赤城分场
一、机构设置
塞北林场赤城分场成立于2001年7月,正科级单位,下设综合股、生产股、财务审计股、资源林政股。业务上受市塞北林场和县林业局双重领导。
主要职责为:负责分场建设的日常工作,制定年度工程计划,并组织具体实施;负责工程建设的技术培训、指导、实施、检查、验收;负责管理和使用建设资金;负责工程建设成果的抚育、病虫害防治及护林防火工作及资源管理工作。
二、分场简介
赤城县属燕山山脉、潮白河水系,境域西北高东南低,是北京的上风上水之地。塞北林场赤城分场项目区位于县境北部坝头沿线,东与承德丰宁接壤,西北与沽源崇礼接壤,主要涉及马营、镇宁堡、独石口、云州、三道川、东万口共6个乡镇、48个行政村,剪子岭、黑龙山2个国有林场和1个局属林场。项目区内平均海拔1250米,近十年平均降水量380mm,年均气温4.1℃,年无霜期110天。项目区内立地条件差、风沙侵蚀严重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、常年干旱风大,是沙尘进入北京地区的三条路径中的内蒙古—河北坝上—北京主要通道。同时也是首都北京的重要生态屏障和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,项目区内的黑、白两条河流全部注入北京。
根据特殊的区位特点和恶劣的立地条件,在工程建设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:一是总体规划,全面推进。在工程实施中对项目区按山系、按流域、规模化、不留空隙,不留死角,全方位综合治理,并通过树种搭配进行乔、灌、草,林、田、路综合治理。二是以抗旱保活为突破口。采取大坑、水平沟与鱼鳞坑相结合的汇聚径流整地方式;加大了容器苗造林比例,除了阳坡立地条件差不能整地的地方以外全部采用容器苗造林;并在工程建设中推广保水剂、生根粉等抗旱造林技术,实现轻基质容器育苗。三是严把工程质量关。在工程实施中实行行政和技术双向责任追究制度,确保严管林、慎用钱、质为先。
建场以来,赤城分场凭着一股“绿了荒山白了头,誓还蓝天和绿水”的精气神,克服重重困难,采用超常规措施,连续作战17年,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0.2万亩,苗木成活率达80%以上,保存率在75%以上,主要造林树种有落叶松、油松、樟子松、山杏等。靠一种锲而不舍、愚公移山的精神,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任接着一任干,一年接着一年干,工程建设出现了质的飞跃,项目区生态环境大有改观,土壤沙化、水土流失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善,项目区风沙天气日趋减少。塞北林场工程在沿坝地区形成了具有整体生态功能的防护体系,基本上形成了马营十万亩以上规模和独石口、冰山梁两个五万亩以上规模示范工程区。落叶松、油松容器苗混交林是马营工程区最大亮点,为抗旱造林提供了宝贵经验。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,涵养水源能力得以增加,水土流失得到遏制,云州水库泥沙淤积减少;同时也为下游地区乃至京津地区在阻沙源、挡风源、增水源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
2009年5月被河北省绿化委员会评为2007-2008年度“河北省绿化先进单位”荣誉称号。
分场领导:
场长:程诗惠
副场长:王海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