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媒体报道 > 内容详情

弘扬塞罕坝精神 书写绿色传奇
28年,荒山变林海, 他却成了“准老人”

发布时间:2018年05月04日 浏览:1686 来源:塞北林场 字体: 保护视力色:

张德军。

28年前,从河北林学院(现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)林学专业本科毕业的张德军回到家乡张家口,到张家口市林业站工作,2001年调到张家口市塞北林场工作至今。

28年来,张德军从技术员、助理工程师、工程师一步步走到正高级工程师并担任副处级总工程师。长年艰苦的野外造林,让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,变成了一身伤病的“准老人”。

28年来,他顶风冒雨,身先士卒,始终坚守在植树造林第一线,用实际行动守护了一个务林人的信念——多栽树,栽好树,让一座座荒山变成林海。

热爱自然,报考林学专业

张德军的办公室很小,一张办公桌和一张单人床占据了大半的空间。去年年底,他做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,至今也只能慢慢悠悠地走路。因为腰椎处还留有四颗钢钉、两块钢板,他不能久坐,也不能久站,时间稍长还得躺下歇一会儿。虽然身体状况不佳,但说起造林的事,他立即精神十足,激情满怀,仿佛又成了当年那个年轻的小伙子。

张德军说,他的老家在张家口宣化王家湾乡东坪村,清澈的桑干河从村旁缓缓流过。30多年前,大山里的家乡生态就非常好,果园一处又一处。他自小就热爱大自然,对家乡的花草树木非常感兴趣,也怀有深深的感情。

从沙岭子中学毕业后,他在高考报志愿时,这种对大自然的热爱,对家乡树木的情感,潜意识地发挥了作用。他报考了远在保定的河北林学院林学系林学专业,成为林学院第一届林学专业的本科生。

四年的大学时光中,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。尤其是在实习期间,看着老乡们渴望发展经济林,渴望把荒山变绿山、变成金山银山的眼神,他感觉到作为一个造林人身上的责任,坚定了作为一个务林人的信念。

舍小家顾大家,走上造林第一线

1989年7月,23岁的张德军大学毕业,到张家口市林业工作站工作,担任技术员。

报到后没几天,他就被派往造林工地。当时,国家正在紧张地建设三北防护林,张家口市庞家堡三北防护林工程是其中之一。

张德军回忆说,庞家堡山高路远,地貌千沟万壑,很多地方吉普车都走不了,他们只好徒步进山,一去就是十天半月,翻山越岭,规划测量,制定造林方案。虽然自己刚毕业,但他没有抱怨条件艰苦,反而充满战斗豪情,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造林难题。

张德军说,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时资金和树苗都很短缺,经过一番研究和实地勘查,他和同事们推出了直接播种油松种子的造林方法,节省了不少成本。不料,又遇到了鸟、鼠吃种子的危害。经过数天的蹲点观察,他又提出了用草皮或石块压盖种子,待种子发芽后再移开的办法。就这样,在播种油松过程中,他们种一穴,盖一穴,种子发芽后再移开草皮或石块。在他们的努力和守护下,一亩亩油松幼苗破土而出,生根发芽。

参加工作的第三年,张德军和在张家口煤机厂工作的高中同学许金芳结婚了。但由于他平时一去造林工地就是十天半个月,而爱人单位工作也很忙,在随后的生活里,他们只能雇保姆看孩子,家务也都是由爱人一个人操持,没少挨爱人埋怨。

张德军说,“造林人就是这个工作状态,只能舍小家顾大家。我们造林人要是天天孩子老婆热炕头,那绿化荒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。”

落下一身病,却无怨无悔

植树造林28年,不论是在林业站,还是在塞北林场,不论身份是刚毕业时的技术员,还是现在的副处级总工程师,张德军始终忙碌在造林第一线。虽然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给他造成伤病无数,但他从没有退却,一句“无怨无悔”表达了他对植树造林的所有感情。

张德军第一次受伤是在1993年,那时他在林业站工作。在宣化城东二十里有一处顾家营乡林场。林场有一百亩果园,一百亩苗圃,是林业站工作基地。白天他和工人们一起劳动,夜晚还要担任巡查的任务。有一天晚上,天很黑,他一不小心摔进了三米多深的沟里,腰部受伤,疼得他差点背过气去,但他依然坚持工作。一周之后,腰伤越来越重,他才去医院检查,结果显示他的腰椎三根横突裂缝,必须住院治疗。也正是那次负伤,再加上后来的长期劳累,给他留下了后遗症,导致他的腰椎间盘突出,困扰他至今。

张德军最危险的一次伤病发生在2010年11月9日。当时,他带队去崇礼、赤城、沽源等地检查指导护林防火工作,原计划7天巡查完塞北林场所有工程区。由于连日在各个林区之间奔波,一路又全是崎岖颠簸的山林道路,饮食连日不规律,在巡查期间的一天后半夜两点左右,他被阵痛痛醒,胸口憋,后背疼。同事们闻讯赶来,他咬牙坚持到早上五点,但疼痛丝毫未减轻,不得不去崇礼医院就诊。检查结果吓人一跳:心梗!必须到市里医院赶紧就医。随后,他被送到张家口251医院,在重症监护室监护了5天,后又转院到北京做了心脏支架手术。

张德军最近一次伤病发作是在2016年底。这一年,塞北林场承担了张家口市迎宾廊道两侧目视面的绿化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他工作连轴转,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,天天紧盯工地,从整地、苗木上山、栽植、浇水,到检查验收各环节,无不亲力亲为。由于长期的野外工作生活,他的腰椎间盘突出越发严重,时常坐立不安。咬牙坚持到2016年12月底绿化任务完成时,他已经不能走路也不能坐着了,被推进了医院。医生经检查告诉他,只能手术治疗了,随后,医生在手术中清除了他发病的椎间盘,打了四颗钢钉、两块钢板……

提起自己的伤病,张德军说,“现在身体恢复得还不错。虽然干不了以前那样的重活,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翻山越岭、满山遍野地跑了,但还可以为同事出出主意、提提规划建议,也不错。”他还风趣地说,“能陪记者看看满山的绿色,心里非常欣慰。”

看到满山林海, 一身伤病也值得

近几年来,张家口的草原天路风景区名声大噪,每年到草原天路观光旅游的游客数以百万计,几乎每个游客的手机、照相机里都能翻出许多草原天路周边满山的林海美景。但是,很少有游客知道,眼前壮观的林海以及美丽的草原天路的所在地,在30多年前都是荒山野岭,是无数像张德军一样的塞北林场的务林人,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,换来了现在的大美天路。

张德军的爱人许金芳对此很有感触。她说,张德军经常十天半月不回家,家里大事小事都帮不上忙。摊上这样一个男人,搁谁都会抱怨。但看着他们这些造林人亲手把荒山变成了林海,尤其是站在草原天路上,看着游客对林海美景的惊叹,想着这些林海就是自己家的孩儿他爸与同事们一起创造的,她作为造林人的家属也很自豪和骄傲。每次想到这些,她就更加理解造林人的辛苦和付出,就什么埋怨也没了。

对于张德军这些年的努力与付出,他的同事、塞北林场的郭少敏、郑广等人说,“张总”长年坚守在造林一线,将青春与智慧、汗水与心血无私奉献给荒山沟壑,毫无怨言。在他的身上,有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具有的脚踏实地、务实执着的工作作风,不畏艰苦、善于创新、勇于创业的精神追求,“我们衷心地敬佩他,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”。

对于同事们的赞誉,张德军说,在他看来,自己做的这些,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造林人和塞罕坝巨变相比算不得什么。28年顶风冒雨、翻山越岭,虽然自己现在一身伤病,但看到自己战斗过的一道道山梁、一座座山头、一条条沟壑都已经披上绿装、变成林海,他的心里还是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,感觉付出再多也值得。

——转自燕赵都市报2017年9月5日讯(记者 张岩